浏览次数:12285 作者: 杨敏 信息来源: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12-13 |
各位委员,镇(街道)政协召集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
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统称提案者),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由承办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它是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
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即将召开,按照区政协工作安排,决定从即日起集中征集2022年政协提案。请全区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区情,担当作为。 按照“早选题、早调研、早提出、早审查”的要求,每一位委员至少提交一份提案,各镇(街道)召集人、党派团体、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好题、选准题,集中力量,多提“选题准、立意新、建议实、质量高”的提案。
一、撰写提案要求
要强化提案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充分认识提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不以提案数量作为委员履职的硬指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等提出提案,选取党政所需、群众所盼、自身所长的题目,加强调查研究。反映情况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建议要具体。突出问题导向,切实增强提案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大而全,不必面面俱到。
1、言之有据。撰写提案要做到“三有”(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三性”(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通过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从调研中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使所提提案言之有据。
2、内容要实。反映问题实事求是,切忌“即兴之作”、道听途说,少讲空话、避免长话,使所提提案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主题、案由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精炼准确。
3、建议可行。提案建议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要简洁明了、具体可行,出实招、献实策,使提案承办单位明确具体办理事项,便于操作落实。
4、格式规范。做到一事一案、案由明确、表述清楚、文字精炼,切忌一案多事、主题不明。委员个人、联名提案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集体提案控制在2000字以内,超过则无法录入系统。提案题目统一为“关于……的建议”。
二、提交方式
1、为提高提案工作效率和质量,提案可以通过邮箱提交。邮箱号:584965586@qq.com。同时,还需提交纸质版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界别、小组提案由组长签名),送交区政协提案委或大会秘书处提案组。
根据《政协滁州市南谯区委员会提案工作细则》之规定,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本次会议不予立案,以其他适当方式处理: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国家明令禁止的;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的;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进入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程序或者行政复议、仲裁程序,尚未结案的;属于学术研讨的;为本人或亲属解决个人问题的;宣传、推介具体作品、产品的;指名举报的;执纪执法机关正在审查的违纪违法问题;内容空泛、没有具体建议的;超越本区职权范围的。
2、提案撰写好后请尽快提交,方便及时登记、整理。
3、如有疑问请联系区政协提案委(3112138)
联系人;杨敏(15255020803)。
附一:提案征集参考提纲
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21年11月 29日
附一:提案征集参考提纲
01关于我区实施“十四五”规划方面的建议;
02关于落实区“421”工作布局的建议;
03关于实施更高质量的“双招双引”,提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效果的建议
04关于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保障的建议
05关于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功能,增强高教科创城、南谯经开区产业集聚能力的建议;
06关于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推进合作共建园区建设的建议
07关于加快南谯新区建设,增强新区活力的建议
08关于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强化各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09关于发展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10、关于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强化“多链协同”,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建议;
11、关于加快数字南谯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方面的建议;
12、关于推进智慧南谯建设,加快智慧综治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应运的建议;
13、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我区企业发展的建议;
14关于发展夜区经济、特色街区,打造消费新热点的建议;
15关于加快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田长制改革的建议;
16关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建议;
07关于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建议;
18关于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19关于推动粮食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建议;
20关于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保障的建议;
21关于实施消费提质工程,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建议;
22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23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24关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议;
26 关于健全技术创新导向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的建议
27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8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双减”政策的建议;
29关于深化校企合作,发展职教大区的建议;
30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根基的建议;
31关于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长效机制的建议;
32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33关于挖掘和打造南谯城区文化名片的建议;
34关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方面的建议;
35关于加强文旅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36关于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37关于加强全民卫生知识教育的建议;
38关于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议;
39关于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建议;
40关于加强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41关于完善食品药品区场监管的建议;
42关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建议;
43关于加强公共健身器材维护和管理的建议;
44关于长远提升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水平的建议;
45关于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南谯的建议;
46关于实施文明创建提升工程,长效推进文明城区创建的建议;
47关于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48关于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的建议;
49关于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建议;
50关于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建议;
51关于统筹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发展慈善事业的建议;
52关于培育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方面的建议;
53关于推动物业管理全覆盖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建议;
54关于坚持法治南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建议;
55关于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平安南谯建设的建议;
56关于健全行政执法机制,提升规范执法、公正司法水平的建议;
57关于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建议;
58关于加强我区社区建设方面的建议;
59关于健全防灾救灾等预警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议;
60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61关于提升家政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62关于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建议
63关于反腐败倡清廉,持续优化政治生态的建议;
64关于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方面的建议;
65关于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建议;
66关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
67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区垃圾分类方面的建议;
68关于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如期实现降碳减排目标的建议;
69关于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耕地、森林、河湖休养生息的建议;
70关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河道综合整治、农村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的的建议;
71关于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建议;
72关于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73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旧住宅楼加装电梯的建议;
74关于落实光盘行动,减少餐饮浪费的建议;
75关于规范外卖送餐车辆的建议;
76关于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建议;
77关于深化镇(街道)政协委员召集人制度和“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改革,打造“亭好滁州”品牌的建议
78关于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建议;
79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政协统战工作,完善大统战格局的建议;
80 关于做好政协提案工作的建议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