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委员之家 / 委员学习
张宏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浏览次数:3647  作者: 南谯区政协办  信息来源: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1-08

        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性盛会。16日上午,我在区委宣传部的集中组织下,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宏、催人奋进,报告全面阐述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作为宣传系统的政协委员,我们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认真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各项工作,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合到岗位中、体现到行动上,团结广大群众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同时在宣传宣讲上做表率,将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带下去,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反映上去、实现好,让群众获得感更足。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还特别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是城市革新发展过程中的无声力量,而发展文化产业则能够将这种看不见的软实力转化为强劲引擎,反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大精神,就进一步做好南谯文化产业工作,我们一是认真走访摸排。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照县域经济文化产业发展考核指标进一步深入研究,定期组织深入镇街、园区和文产企业走访调研,把具备升规上限条件的文化企业摸排出来,主动上门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积极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引导发展成为文化企业;二是强化调度推进。发挥牵头部门功效,把考核指标任务再压实,确保各类数据应统尽统。及时掌握本区的文产工作现状,加强部门协调,做到考核指标有新提高。重点做好文化产业增加值、规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等分值比重较大的文化产业工作,争取在特别加分项上有所突破,补缺补差,力争进位;三是做好培育帮办。主动带领相关部门,持续加强滁州市井楠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葡萄泉民宿项目和艾佩达电子、星轶影城等企业和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向上争取扶持,调动企业积极性。按照文化产业“强省资金”或“强市资金”申报的要求,提前谋划好,组织好文化企业申报工作;四是加大招商力度。建议出台有关促进文化产业的招商政策举措,继续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和组织协作力度,聚焦文化旅游、数字创意等产业,紧盯长三角等核心区域,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强化外向型市场主体招商,积极推动项目落户南谯。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政协委员,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与有关团体和基层群众的沟通联系,通过高质量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座谈发言等,推动建言献策更加注重质量,凝聚共识更加广泛深入,为推动南谯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南谯区政协七届常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宏兵)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