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645 作者: 南谯区政协办 信息来源: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11-30 |
区各党派和人民团体,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镇(街道)政协联络组,七届区政协委员:
提案是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履行人民政协职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
按照区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决定从即日起集中征集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提案。全区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区情,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坚持“不调研不提提案”的原则,每位委员至少提交一份提案,鼓励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各镇(街道)政协联络组、党派团体、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好题、选准题,集中力量,多提“选题准、立意新、建议实、质量高”的集体提案。
一、撰写提案要求
要强化提案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秉承“提案在精不在多”的理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提出提案,选取党政所需、群众所盼、自身所长的题目,加强调查研究。反映情况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建议要具体。突出问题导向,切实增强提案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大而全,不必面面俱到。
1.言之有据。撰写提案要做到“三有”(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三性”(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通过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从调研中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使所提提案言之有据。
2.内容要实。反映问题实事求是,切忌“即兴之作”、道听途说,少讲空话、避免长话,使所提提案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主题、案由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精炼准确。
3.建议可行。提案建议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要简洁明了、具体可行,出实招、献实策,使提案承办单位明确具体办理事项,便于操作落实。
4.格式规范。做到一事一案、案由明确、表述清楚、文字精炼,切忌一案多事、主题不明。委员个人、联名提案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集体提案控制在2000字以内,提案题目统一为“关于……的建议”。
二、提交方式
1.为提高提案工作效率和质量,提案可以通过邮箱提交。邮箱号:584965586@qq.com。
根据《政协滁州市南谯区委员会提案工作细则》之规定,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本次会议不予立案: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国家明令禁止的;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的;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进入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程序或者行政复议、仲裁程序,尚未结案的;属于学术研讨的;为本人或亲属解决个人问题的;宣传、推介具体作品、产品的;指名举报的;执纪执法机关正在审查的违纪违法问题;内容空泛、没有具体建议的;超越本区职权范围的。
2.提案撰写好后,原则上区“两会”前提交,方便及时登记、整理。
3.如有疑问请联系区政协提案委(3112138)
联系人:杨敏 15255020803。
附件:南谯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提案征集参考目录
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23年11月29日
附件: 南谯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提案征集参考目录
1.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南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3.关于进一步实施更高质量的“双招双引”,提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效果的建议;
4.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的建议;
5.关于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强化各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6.关于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建议;
7.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8.关于加快数字南谯建设的建议;
9.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建议;
10.关于提升产业园区功能,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的建议;
11.关于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保障的建议;
12.深入实施“为企优服务提升年”活动的建议;
13.对标先进,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
14.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
15.关于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水平的建议;
16.关于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建议;
17.关于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议
18.关于发展民宿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的建议
19.关于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议
20.关于用好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21.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22.关于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23.关于强化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24.关于深化校企合作,发展职教大区的建议;
25.关于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长效机制的建议;
26.关于全力保障中小学校上下学时段交通安全的建议;
27.关于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28.关于推进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议;
29.关于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建议;
30.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31.关于规范医疗机构护工队伍建设管理的建议;
32.关于重视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33.关于加强全民卫生知识教育的建议;
34.关于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议;
35.关于加强公共健身器材维护和管理的建议;
36.关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建议;
37.关于加强市民健康素养教育的建议;
38.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39.关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议;
40.关于推进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共建培育人才的建议;
41.关于加快谋划建设“科创飞地”就地吸引人才的建议;
42.关于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建议;
43.关于强力推进招才引智的建议;
44.关于建立健全人才引入、培养、使用等机制的建议;
45.关于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建议;
46.关于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渠道的建议;
47.关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建议;
48.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49.关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方面的建议;
50.关于持续打造南谯历史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的建议;
51.关于在公共区域布局公民阅读场所的建议;
52.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53.关于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建议;
54.关于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建议;
55.关于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建议;
56.关于推进廊道绿地、生态水系建设的建议;
57.关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河道综合整治、农村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的的建议;
58.关于加强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建议;
59.关于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建议;
60.关于拓展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功能设施的建议;
61.关于更多搭建平台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就业的建议;
62.关于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建议;
63.关于精准实施暖民心行动的建议;
64.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65.关于培育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方面的建议;
66.盘活国有资产及机关事业单位闲置房产的建议;
67.关于推进“老年助餐”与“老有所学”融合发展的建议;
68.关于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南谯的建议;
69.关于高标准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建议;
70.关于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建议;
71.关于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的建议;
72.关于全面有效实施垃圾分类的建议;
73.关于持续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的建议;
74.关于打造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议;
75.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维护保养监管的建议;
76.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的建议;
77.关于提升家政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78.规范城区废旧物品回收堆放管理
79.关于进一步提升小区物业服务管理能力的建议;
80.关于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的建议;
81.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建议;
82.关于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建议;
83.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建议;
84.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建议;
85.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建议;
86.关于加强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的建议;
87.关于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建议;
88.关于强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的建议;
89.关于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建议;
90.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议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