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217 作者: 南谯区政协办 信息来源: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5-09 |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更凸显其必要性。没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孤掌难鸣”。而如何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主观意识,让家校共育切实有效,并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合力呢?建议:开设家长学校,启动“家校共育”双引擎。一是学习时间随机化,家长学校中的阅览区和亲子活动区全天开放,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二是学习内容形象化,由思政教师把教育法规借助鲜活的事例加以宣讲,来提高家长对自己“不作为、乱作为”错误思想的认识;三是学习要求具体化,班主任老师严格执行每月一节课的签到制,要求家长人人有笔记个个有反思;四是学习结果公开化,校委会定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成长中来。家长进课堂,扩展“本土资源”辐射面。针对部分家长反映“课后服务形式单一”的问题,整合家长资源:让从事其他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扩展和补充;聘请“民间艺人”为助教,扩充社团活动覆盖面;结合当地民俗民风举办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源头再发力,搭建“持续学习”加油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为家长提供系统、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普及儿童心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利用微信群、视频号、公众号向家长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开展家长培训。具体见社情民意2024年第21期《关于在学校宣传推行家庭教育的建议》。
5月9日,区委书记姚志江批示:请王勇同志阅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