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650 作者: 南谯区政协办 信息来源: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3-06 |
孙运汇委员:关于加强对南谯历史人文资料的挖掘收集和开发利用,讲好南谯文化故事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六尺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滁州市各县市区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醉翁亭文化、阳明文化、大明文化、儒林文化、(天长)孝文化等已形成品牌效应。去年,琅琊区以“甲辰十二月令”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每月走进老城区的1个点位,邀请1位书法家现场书写古人在该处的诗作。该活动可称是用活用好地方特色文化、讲好滁州文化故事的典范。南谯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但在挖掘和开发利用上一直不足,缺少叫的响、让人记的住的品牌。全问题尤为突出。
建议:
1. 明确主题、选好课题。因三国时期东吴为拒北方的曹操所掘且为“滁州”名称由来的“滁河”(古称“涂河”)在我区境内,可考虑以“滁河文化”为主题。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历史人物与南谯的关联度,列出初步课题目录,再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论证,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贤达人员的意见、建议,最终确定重点挖掘和收集的课题。
2. 加强历史人文资料的挖掘和收集工作。朱元璋、宋濂、王导、周瑜、文征明、吴棠等大量历史文化名人以及刘少奇等革命人物在南谯都曾留下过足迹,要组织人进行挖掘。可以考虑成立相应组织,统筹挖掘、整理工作。要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左右,老中青结合。每个小组负责1-2个课题,整合各方面力量,给予必要的支持(包括必要的经费、外出收集材料需要的公函等)。各小组拿出相应的成果计划,短期(1年内)、中期(3年内)、长期(5年内)分别要实现什么样的成果。
3. 加强成果的利用和转化。宣传部门(包括融媒体)、文旅部门、政协相关专委、教育部门、具备条件的文化产业实体、热爱南谯历史人文的老干部、老教师等老文化人形成合力,对挖掘和收集到的成果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成果转化,讲好南谯故事、传递南谯声音、扩大南谯的影响力。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