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新农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新农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浏览次数:5089      发布时间:2007-05-09
  

政协委员高前云反映: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

一、目前我区新农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医疗认识问题:大多数农民过于重眼前、重实惠,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广大农民群众已看到或得到合作医疗带来好处,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盲区,特别是流动人口。部分群众的心目中仍存在吃不透、摸不清的心理,有些群众认为只要看病就能报销,也不问大病小病、门诊或是住院,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新农合的发展。

2、配套制度问题:与新农合相配套的民政救助制度还未健全,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出资问题无法解决。

3、合作医疗资金问题:合作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块:中央政府拨付一部分、地方政府补助一部分、农民自己缴纳一部分。三方资金合起来组成一个合作医疗基金,这三块资金任何一块的短缺,都会影响新农合的顺利实施。

4、医疗机构问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是推行新农合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部分贫困山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小病忍、大病耐、快死才往医院抬”,普遍认为,“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甚至是“一人得病,几代受穷”。什么原因呢?当然贫穷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乡镇医疗水平差和医护人员的极度缺乏,不能适应农村新农合医疗需求。

解决措施:

1、政府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建立健全民政救助制度,把农村特因户、五保户纳入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3、政府要把合作医疗的地方财政补贴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这部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

二、关于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及对策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房屋破旧,设备简陋,药物种类不齐,技术手段落后,医技人员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难以保证农民就医的质量,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漏洞。

解决措施:

1、解决定性问题:既然把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以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为主的卫生机构,那么就要从性质上进行定性。现在乡镇卫生院按以前的说法叫差额预算管理单位,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已取消了全额与差额之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是这样分的。差额预算或是财政断奶,其核心就是财政拨一部分或是完全没有经费,就需要自己创收一部分经费,这样的定性,其实就是鼓励它们去创收,因为不去创收就没工资发,你让职工拿不到工资而去为卫生事业服务,于情于理讲不通,因此,我建议把乡镇卫生院定性为全额单位,确保发放工资,再加以严格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它们吃饭问题,不让它有创收的理由和借口,从而避免其过分讲求经济效益和以药养医,有效地改变看病贵的问题。

2、解决人才问题:人们总是说乡镇卫生院吸引不了人才,我看只要有政策,人才还是会有的。乡镇卫生院需要的最主要的是全科医生,以及一些妇产科医生和预防保健医生。从目前的公务员招考热来看,大家还是看重公务员的稳。如果定性问题解决了,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来源由财政全部承担,那么其稳定性并不比公务员差。再加上现在的乡镇卫生院到县城又比较方便,未来的趋势必然是住在县城,工作在乡镇,而且扩招后,每年毕业的医学生很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医院招收的是研究生了,所以只要宣传到位,应该有一定的医学生是愿意到乡镇卫生院来工作的,尤其是培养出的全科医生,他们原本就是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培养的,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中心更能体现其专业价值。

3、解决制度问题:这里讲的制度,主要是指医院总的工作目标、范围和职责,在解决好定性和人才问题之后,一定要抓好制度管理。对未达到规定规模的乡镇卫生院要大力建设,确保其能完成规定工作目标、范围和职责。对已经达到规模的要限制其硬件建设,不允许其超过最高规模,只能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软件建设,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不允许盲目扩大硬件建设。同时,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制约机制,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奖罚机制,确保乡镇卫生院完成其规定的职责,充分发挥出三级医疗网的核心作用,真正为广大农民解决基本医疗和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