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资料中心 / 文史资料选登
奔向古井岗
──南谯区腰铺镇胜利圩抗击洪灾纪实
浏览次数:2398  作者: 贾鸿彬    发布时间:2009-02-05
  

 

  胜利圩位于南谯区腰铺镇东部担子片清流河和胜天河之间,圩中的姑塘村拥有36个村民组、5600多人口,种植着16000多亩的水稻、蔬菜等农作物,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古井岗是姑塘村西的一处高岗,向东北方向1000米,可以到达清流河大堤,向西南100来米,可以到达胜天河大堤。清流河腰铺防汛指挥分部就设在古井岗王义成家里。

  200881日晚9点半,腰铺镇党委书记王良仁和镇长汪国玲冒雨同时赶回镇政府。此前的两个小时,他们分别巡视了镇里的一些重点水库,在一直没有停歇的滂沱大雨中布置了开挖非常溢洪道等事宜,以确保全镇水库安全度汛。由于暴雨来势持续猛急,清流河、胜天河已经洪水汹涌而泻,夹在两河之间的胜利圩形势严峻。两位镇领导紧急碰头后,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抢险队员于晚11点赶到清流、胜天两河最险地段。王良仁书记和镇政协联络组长周立群等三人随即驱车赶往古井岗,以便靠前指挥。经过5个多小时多次迂回的艰难跋涉,82日凌晨330分,他们终于来到古井岗。此时,汹涌的洪水已经漫过胜天河的堤坝,肆虐地向胜利圩中狂奔。

  81日晚9点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国栋和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张书瑞从区防汛指挥部出发,赶往古井岗——他们分别是清流河腰铺防汛指挥分部的政委和指挥。到了城南,小车无法通行,他们决定徒步赶往古井岗。他们没有料到,滁城南部已是一片泽国,他们只能在水中摸索着前进,走了近5个小时,才走过开发区。这里已是城外,没有路灯,四野黢黑一片。当闪电亮起时,看见的只有汪洋一片的水和更大的雨。突然,刘国栋一个趔趄,倒在了水中。身为军人的张书瑞一把拉住他,用力往上拽,好不容易才将他拉起。原来,是一个下水道的盖子被洪水冲走了,留下了一个空洞,刘国栋掉进了洞里。

  82日凌晨5点多,刘国栋、张书瑞终于来到了古井岗。接着,担任清流河腰铺防汛指挥分部副指挥的两位副区长王玉和、周冰也赶到了。此时,王良仁正在设法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刘、张、王、周四位迅即进入角色,一边现场指挥疏散和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一边向区委书记沈中林、区长金力汇报灾情。

  大柳镇党委书记陶德云、镇长吕德国是826点多接到区防汛指挥部电话的,要求大柳镇组织100名民兵抢险队员,8点钟赶到古井岗抢险救灾。828点整,大柳镇128人抢险队准时赶到了古井岗。

  此前的6点钟,腰铺镇镇长汪国玲带领的400名抢险队员已赶到,正在抢险。到9点,解放军某部400名官兵也及时赶到。八方力量会聚在古井岗下,一场战急流锁洪魔的抗天歌正在奏响。

  胜天河堤溃决,致使胜利圩中的30个村民组进水,数千间民房被淹,4923人被困水中。腰铺防汛指挥分部于82日组织冲锋舟7条、民船1条,经过2日至330余小时昼夜不停的努力,将受困群众安全转移,同时控制住了险情。为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对转移出来的群众发放了450公斤大米、50公斤面条和50公斤食用油及部分面包、饼干。4日,腰铺镇对全镇灾民6651人一次性发放了5天临时生活费近40万元。

  古井岗上的抗洪抢险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来自大柳的民兵抢险队员将要离去,但华严庵村的村民金宗权却上不去车了。原来,前两天往堤坝上扛运装满泥土的麻包时,他摔倒了,膝盖受伤,但为了抗洪,他忍住了,硬是没有说。别人扛了几天,他也坚持着扛了几天。现在任务完成了,他绷紧的弦松下来,结果,腿不能动了。吕德国镇长忙安排人带他到医院检查,一拍片子,是骨裂。

  无独有偶,清流河腰铺防汛指挥分部的指挥张书瑞也是骨裂。83日,滁河大堤龚庄段出现大面积滑坡,张书瑞带领部队前去抢险,在那里,他的腿崴了。但作为腰铺分部的总指挥,他不愿说,硬是坚持着。到了89日上午,他的腿不能抬了,只好去医院,结果,也是骨裂。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