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社情民意 2010年第五期
社情民意 2010年第五期
浏览次数:1574      发布时间:2010-09-20
  李彬委员反映:杨树属速生树种,要想速生丰产,必须满足其速生条件,根据专家测定的杨树最适密度在20-50株/亩。目前我区栽培面积已达8万亩,由于初栽密度普遍达到100株/亩以上,最高密度达220株/亩。如不及时进行间伐,不仅培育不出理想的木材、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影响生态建设成果和农民增收,因此,杨树间伐已刻不容缓。建议:一是基层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杨树间伐当作一项经济工作大事来抓。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各镇办林业站技术人员要向农户讲明杨树间伐的道理,办理好间伐作业设计,做好间伐技术指导工作。三是要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林业部门要制定简化申报审批程序,做到随报随批。四是要科学间伐,准确把握间伐时机、间伐强度和间伐方法,并结合间伐整形修枝,给杨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王新洋委员反映:施集茶是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的绿色食品,安徽省著名商标。近年来,由于千家万户参与生产经营,整个生产环节缺乏统一的质量监管,茶叶品质逐年下降。为加强有机茶安全生产管理,建议:一是制定有机茶生产标准,统一生产经营措施。二是划定施集茶叶原产地范围,严格控制外来原料流入,确保茶叶的品质。三是制定无公害标准,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机化肥、无机农药,违者一经发现,一律不得加工销售。四是加强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和检验,杜绝外来原料、农残超标和不符合相应产品原料要求的茶叶流入加工环节和销售市场,确保施集茶的品质,真正实现绿色、有机和无公害,让人们喝上放心茶。
  大王办联络组反映:当前,各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房屋建好后,架电时经常出现扯皮现象,电力部门的说法是新农村建设用电不在电力公司安排范围内,要用电必须由农民自筹资金安装变压器,重新架电,这样算来每户要承担2000-3000元的费用。很多农户在购置新农村住房时已经入不敷出了,再加上这笔费用,农户难以接受。并且农户认为,拆迁前每家每户都有户头,供电部门将原有的电力设施拆除后,不应该再要农户自己出钱安装新设备,希望有关部门能协调好新农村用电用水等关系到农民基本生存的问题。
  刘立家委员反映: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交通事业发展的成就尤为突出,特别是交通工具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机动车频繁行驶在乡村公路上。
  正是由于交通工具行驶速度越走越快,而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滞后,使得农村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建议:政府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增加投入,在乡村道路的陡坡和急转弯处及人口流量较大的进出口处设立交通安全警示牌,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秦治刚委员反映: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是食品安全卫生体系的重要部分,不能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盲区。随着城市食品安全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些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凸现出来。特别是农村的一些小商店、小超市、熟食摊点的经营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进货把关不严,生产销售的许多商品达不到卫生要求和质量标准,农民的饮食安全存在隐患。
  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经营水平。二是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监测、投诉举报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四是要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查处力度,在农村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朋友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大王办联络组反映:我办处于丘陵地区,大多数农田需要提水灌溉,但提水灌溉(有台区)的程序相当繁琐。首先由村委会向供电所提出申请,填写用电表格,再到供电公司审批,之后再回到供电所预交电费,然后到指定地点拿令角,最后才能挂令角打水。打水结束必须及时报停(如果不报停就要承担变损)。报停必须由村委会填写报停报表,然后由供电所通知结账。这些程序跑下来,少则3至5天,有时没有一个星期是办不成的,这样难免会贻误农时,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否将农村提水用电手续简化,搞一站式服务,尽可能在一个工作日将所有手续办妥。
  王文燕委员反映:多年前,农民无论是在家里休息,还是在田间劳作,都能听到高音喇叭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放有关田间管理的常识。而且这些都是在第一时间发布的,绝不会贻误农时。如今高音喇叭已难觅踪迹,取而带之的是定期的病虫害情报。这种情报是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全区的农作物生长及受灾情况汇总发布的情况,存在两种缺陷:一是范围太广,不能反映局部情况,病虫害发生在不同乡镇,病虫害种类也不尽相同;二是接收不及时,很多病虫害情报在区一级可能是第一时间发布了,但再通过镇办、村、组,等传达到农户手上时,可能已过了防治的最佳时间,更有甚者,最后农民看没看到情报还不一定。现在各地都在搞新农村建设,农户集中居住,农民盼望广播电视部门在每个新农村点和群众集中居住点安装高音喇叭,及时播放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大王办联络组反映: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大王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增至600余名,大王初中450名学生,两所学校学生总数超过1千人。由于种种原因,两所学校一直未能有自己的食堂,学生中午就餐只能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凑合,两所学校均依104国道而建,地理环境、人员流动较为复杂,就餐、食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为使学生有个安定、安全的就餐环境,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尽快采取一个适当的方式解决此事。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