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510 作者: 南谯区政协办 信息来源: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1-25 |
委员反映:关于对政府投资资金加强监管的六点建议。对政府投资资金加强监管,关系到政府资金的投资效果,关系到公务人员的政治生命,关系到建筑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既十分紧迫,又意义重大。本人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工程招投标要全覆盖
首先,投资领域要全覆盖。如:水利兴修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公路、安置房建设、政务中心、路网、标准厂房、农业工程等,凡是政府资金投资的领域,都要实行招投标,不得以任何理由规避招标。第二,基建的各个环节都要招投标。如:测绘、勘探、设计、施工、监理、装饰、设备采购等。第三,主体工程外的附属工程等等,也要实行招投标。
二、严控设计变更
(一)规范设计变更的监管程序。一是设计单位要出具设计变更的图纸或文字材料,以便确认设计变更的必要性;二是相关部门对设计变更按定额测算造价;三是按规定的权限审批设计变更后再施工;四是设计变更工程施工期间,监理人员、承建方技术负责人、政府投资方施工现场负责人均要旁站,并在相关资料上签字确认,以示负责。
(二)每个工程都要制定审批设计变更的具体办法。要适当提高审批的门槛。
三、由事后审计改为事先审计
工程款拨付要由事后审计改为拨款前审计,防患于未然。对于区里出资委托各镇办实施的拆迁任务,各镇办在与住户签订拆迁协议后,要先审计,后付款。假如先付款后审计,发现多付的补偿款,追回有一定难度。
四、严密内控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市房产局建了262万平米安置房,总投资55亿元;市重点局修了150公里的路网,总投资22亿元;市政府开工建设政务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公共设施53个,工程造价41亿元;他们有哪些成功的内控机制?
建议区政府组织重点局、财政、金融办、管委会、乌衣镇等单位相关人员到市有关部门参观学习,把他们内控机制和责任追究的办法拿来,结合我区实际,稍加修改后经相关会议审定后发布实施。
五、纪检监察部门要介入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审计、纪检监察、财政、金融办等部门,要配备懂建筑预算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用内行人监督内行人,用内行人查处内行人。
六、区里要用文件的形式细化工程款拨付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委员反映:农民需要农技员。农民种田需要科技,农技员是农民种田的良师益友。现在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如花生死苗、玉米萎缩、水稻多种病虫害等等,伤透了农民的心,严重的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需要懂科学、有技术的农技员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因为农技员能够为农民进行测土配方、及时指导病虫害防治、传授农民田间管理、选好优良品种等等,特别是能及时指导农民使用农药。所以农民很需要农技员为他们指导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建议政府多形式地通过农技员为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委员反映:就农村绿化要体现田园特色。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的脏、乱、差落后面貌,受到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由于种种原因,少数地方也确实存在城镇化过快和严重脱离乡村特色现象,譬如农村的家禽畜养殖、蔬菜种植、花果栽培、农机具放置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设计,尤其是村庄绿化更是严重脱离实际,造成过去那种“春花、夏荫、秋果、冬青”之景无法再现。本人就村庄绿化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村庄总体规划上要提倡适度规模,把村庄建设综合性社区,不仅有乡村特色的民房,更有娱乐休闲、静谧的环境。二是借鉴北方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保留适度规模的环村土地,用于建设以高大乔木为主的环村林带,主要起到防风、防灰尘、防晒和提供安静、宜人的环境,突出体现森林化、田园化的目标;三是村庄内绿化要建设一部分花园、花坛,出入干道要突出以落叶的高大乔木为主体、少量配置常绿的乔木树种,主要是配置常绿的花灌木,重视庭院的花卉和果实配置,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村庄绿化生态系统。四是拓展村庄绿化空间,主要是把村庄绿化与村庄周围的池塘、水坝、沟、渠、路等绿化空间有机结合,实现亲水、亲路、亲田园等空间大格局。
委员反映: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急待加强。农村秋种一结束,除了进城务工外,大部分农民将进入漫长的冬季“休闲期”,这期间农村很大一部分人主要精力放在办喜事、喝酒、赌钱上,尤其到了春节期间更加盛行,多年来形成所谓:正月过年、二月赌钱、三月种田习惯没有多大改变,少数家庭会因此将一年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通过赌博白白送人。建议各镇办文化站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在休闲时有去处;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农民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群众性科技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思想得到净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使传统节日气氛更加浓烈,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赌博等不良活动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委员反映:插秧机在本地推广值得再探讨。插秧机在我区推广已有不少年头,现在在部分镇办、村使用效果较好,受到群众欢迎。但也有不少镇、村因客观原因(土壤、水源条件),即使有了优惠政策(农机补贴)也难以推广。据了解,现在有部分以村集体资产购回的插秧机一直闲置在家,还有一部分虽在使用,但效率很低,一年只插几十亩地。少数村以8000元(除去补贴部分)购回后,再以5000-6000元转手他人。对此,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不小。建议有关部门就插秧机在本地推广问题上研究制定出一套确实可行的办法。
委员反映:园区企业急需“定心丸”。据多家企业反映,随着大滁城建设对腰铺工业园区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后,一部分企业已搬迁,未搬迁的企业当前突出面临着续(扩)建难、生存难、发展难,企业主们普遍感到,对今后企业是否搬迁、能否继续做大做强心中无数。如2007年投产的银达门窗有限公司,急需工人宿舍、食堂、办公用房,但得不到规划批准,简易搭盖也不允许,企业左右为难。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要树立亲商、爱商、帮商意识,积极与市、区规划部门经常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市、区规划部门更要对腰铺工业园区现有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布局提前做好规划安排,尽早告知企业,给企业一个“定心丸”,不耽误企业的长远发展,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
委员反映:市民渴望“放心菜”。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食品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当人们到超市或到菜市场采购食品时,往往又有诸多无奈和烦恼:猪肉有“瘦肉精”,青菜有农药残留,西红柿有催熟剂等等,人们不能放心采购,安心使用。近日滁州已有一家“双汇”猪肉专卖店,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滁城还没有一家品牌蔬菜专卖店,大家迫切希望滁城能有一个地方买到放心的、绿色的、无污染的好蔬菜。因此建议区政府扶持一个蔬菜生产基地,在蔬菜的选种、栽培、生长、运输、专卖等全环节上进行科学监督和管理,确保蔬菜无污染、无化学残留物,进行市场化运作,打造一个品牌(暂且叫做“南谯蔬菜”吧),造福滁城人民。
委员反映:拆迁补偿标准要统一。自2008年“大滁城”建设的快速实施和2010年国务院批准沿江城市带规划的迅速启动,我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步伐逐步加快,“四区”建设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量不断加大,由此造成农户的承包地部分或全部被征用、房屋被拆迁。然而,在拆迁过程中,部分农户反映我区失地农民土地补偿、安置的标准不一致,失地后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建议区委、区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的区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统一补偿标准,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