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4451 发布时间:2013-12-04 |
林 轩
1939年冬,我调离舒城,到达皖东省委,由刘顺元、喻屏、谭光庭等同志分配我到滁县珠龙一带工作。
在我到珠龙之前,那里已有3人的工作组。组长胡伴涛(男),有一定文化,另有俩位女同志,一位姓孟,一位姓李,文化程度都不太高。她们住在施集与珠龙之间的大郑小郑一带。她们在当地发动群众,组织农抗,但在工作中还不够大胆放手。我来到珠龙后,就和她们在一起工作。皖东省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滁县珠龙直属区委”(相当于县级),我任区委书记,胡伴涛同志为委员。这时党组织是秘密的,区委直属皖东省委领导。
为了开展工作方便,我们主动接触国民党滁县五区区长蔡家璋。当我接触蔡家璋前,皖东省委和胡伴涛同志曾向我们介绍过他的情况,在我的印象中蔡家璋当时已是中共党员,区署设在张家洼。后来,我们工作组也搬到张家洼隔壁山沟的一个祠堂里住。蔡家璋手下有二三十人的警备队,他在当地有威望,与群众关系比较好,对抗日很热心,对我党态度也很忠诚,积极配合我们发动群众,组织农抗,开展减租减息,组织抗日武装。当时我们让蔡家璋联络社会上层人士和开明士绅,做统战工作,他经常来向我们汇报情况,共同商讨工作。
通过一段实际工作,当地群众对我们有所了解,和我们也接近了。但我们面临的形势还是严峻的,我们东面有日、伪军队;西面施集有樊公纯为县长的国民党滁县县政府和土顽势力;远一点的周家岗、古河一带驻有国民党顽固派的部队;珠龙及周围一带有日伪和土匪等各种武装。为了巩固工作成果和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我们着手组建自己的抗日武装。当时,在这一带地区的人民群众,没有经过反复的革命斗争考验,受大革命思潮的影响较少,对共产党、新四军的认识不深,了解也不多。我们组建抗日武装时,不仅缺少武器,群众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面对种种困难,我们让蔡道培、姜汉三和其他积极分子,首先组织本村的自卫武装,用滚雪球的办法来逐步扩大抗日武装。我们缺少武器,广泛号召大家,有枪的拿枪,无枪的拿红缨枪也可以。同时,用各种办法收缴国民党军队溃弃的和土匪的枪支。我们从不离村的自卫武装抓起,逐步发展到各种联合的乡、区巡逻,最后组织起一支由我们党领导的约有百十多人的游击队。这支游击队活动在关山东西,直到曲亭、常山一带。
在珠龙附近以牛头山为中心,活动在大柳、沙河一带的另一支游击队,即谭(原是三番子的头领)大队也有一百多人,由五支队参谋方再扬负责联络。由于这两支游击队相互配合,使这一带游击区得到稳定,基本上抵御了樊公纯顽固势力对我们的骚扰。
1939年底,少奇同志来到皖东,进一步纠正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影响,特别强调要建立自己的政权。他对我们说,再不建立政权,我们这些人将来连饭都没有吃的。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我们当时没有政权,不能征粮征税,我们的供给也非常困难。
在少奇同志的领导下,我皖东地区,开展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反“摩擦”的斗争,并在这一斗争中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滁县抗日民主政权就是在这正确方针指导下建立的。
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进攻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的大桥,我五支队奉命从路东前来路西驰援,途经施家集,用八团的两个营兵力,当地游击队配合,一举消灭了以樊公纯为县长的国民党顽固派县政府及县武装。
战斗前,我到了五支队,见到罗炳辉同志,听了战斗部署后,我就前往指挥所去了。攻打施家集前后只用一天半时间,第二天上午结束了战斗,国民党县政府的常备大队被消灭,顽县长樊公纯只身逃脱。
当时,皖东省委明确指示,一旦打下施家集,就建立滁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天,我带人进了施家集。因对成立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一切事宜在事前做了一番准备,所以,这天施集周围的农抗组织和街上居民都动员起来了,他们敲锣打鼓,高举旗帜,群众大会开得庄严隆重。大会上,由群众直接选举蔡家璋为滁县县长。当天,正式宣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了!
在县政府成立之前已组成了中共滁县县委,当时组织上指定由我负责。县政府成立后不久,皖东省委委派刘宏同志任县委书记,我任县委组织部长,方章任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委员还有蔡家璋、李华封等同志。
县委成立后,因干部少,武装力量也很薄弱,所以县政府机关驻地不能固定下来,经常在施集、李集、常山岭一带活动。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做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调配干部,建立健全组织。县政府设置了几个主要科室,各科室都配备了数名工作人员。
(二)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
(三)制定有关法规章程,进行征粮征税。
(四)维护社会治安,设立关卡岗哨,开展对敌斗争。
(五)扩大地方武装,不断输送兵源,支援前线等。
当时滁县干部的来源有两个方面:大部分来自大别山,这与此时整个安徽形势的恶化有关,由于国民党李品仙部在大别山与我反目,大批干部无法存身而陆续撤出到皖东地区的;一部分是蔡家璋从当地选了一些积极要求抗日、能吃苦耐劳,愿意跟共产党走的人。
1940年8月,组织上调我到定远县工作时,滁县的局势已开始走向稳定。
(摘自原《滁县史志》第6期,陈良山整理)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