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495 作者: 陈良山 贺华山 信息来源: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2-05 |
滁菊,是滁州市南谯区(原滁县)的特产,具药用、保健价值居全国四大名菊之首。滁菊是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药材,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也是滁州市唯一享有国家标准的农产品。当人们谈论到滁菊的兴衰与发展,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南谯区农科所所长、滁菊研究所所长兼南谯区农委副主任、科协副主席;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团中央、农业部“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第三届滁州市政协委员,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龚建国。
“他是滁菊的有心人”
曾几何时,滁菊受人冷落,一度似乎被人们遗忘;而今,正由于它的茶用、药用、保健等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和市场不断需要,使“金玉牌”滁菊大放异彩时,大家会异口同声地称赞龚建国──“他是滁菊的有心人!”
1997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滁州市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医药公司总经理洪计灵来南谯区调研当地药材情况时谈到全国四大名菊之首的滁菊,他说:“在全国第三次中药普查时,没有找到滁菊,现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是龚建国第一次听说滁菊,然而却使他怦然心动,使他对滁菊的情况陷入了深入的思考:滁菊是南谯区的特产、名气大,怎能让它灭绝呢?一定要把这么好的农产品挖掘、保护好、发展起来。从此,龚建国这位学农业植保专业的农科所所长与滁菊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弄清滁菊的来龙去脉 ,龚建国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翻阅不少书籍资料得知:滁菊俗称“山茶菊”,又名“甘菊”、“白菊”,为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原以其干燥或新鲜头状花序入药。花蕊硕大金黄,花瓣晶莹白玉,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誉。滁菊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疏筋活血、延年益寿等药用保健功效。滁菊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相传早在汉朝,每逢“九九重阳”,滁人将米和滁菊掺在一起酿酒,称为菊花酒。除夕夜用绿豆粉与菊花拌和蒸成别有风味的菊花糕。清朝时,滁菊曾被朝廷纳为贡品,称“滁州贡菊”。
根据洪经理的指点,龚建国到全椒县马厂镇实地考察了解滁州市医药局种苗基地,认真听取了滁菊种苗基地工作人员介绍滁菊功能作用及栽培技术要点,面对特产滁菊岌岌可危的现状,龚建国心急如焚、马不停蹄地到我区大柳、施集、城郊和全椒县马厂、草庵等乡镇找菊农调研探讨滁菊从八十年以来衰退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分析,主要有三点:一是失去计划保护,菊农自产自销,缺乏市场调研与开拓;二是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脱节,原滁菊加工销售单位为获得企业最大利益而压低收购价格,致使菊农种菊花比较效益低而不愿种;三是滁菊种质退化,缺乏高产栽培技术,产量低,加之加工工艺原始落后,无法进行产业化发展。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龚建国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作为菊中珍品滁菊,只要思路正确,抓住关键环节,逐步按市场化操作,把滁菊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项目做大做强,其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大有前途的。
“他钟情于滁菊的发展”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为农技干部的龚建国,深知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滁菊,如今白手起家发展滁菊并非易事。经过反复琢磨和摸索,他在有关领导的支持帮助下,与农科所的同事们着重抓了四个关键环节。
首先,试种选育栽培,提高品质和产量。
1997年4月,龚建国到市滁菊种苗基地以每棵0.15元购买了300棵种苗,在农科所试栽,当年只收35斤鲜花,加工5斤多干花。1998年扩大面积,用1亩地栽了经过选育的3000棵滁菊苗,当年加工了60斤干花,经过初步加工包装,小批量投放市场,收到了良好收益。为解决经费困难,龚建国向南谯区科委申报滁菊品种提纯复壮及栽培技术这个项目,得到了1万元科研经费扶持。龚建国利用这有限的科研经费在提高滁菊的品质和产量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总结和把握好“选田整地、种苗选择、及时移栽、中耕除草、及时打顶、科学追肥、防病治虫、制干加工”等8个技术环节,确保滁菊规范化栽培试验。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龚建国于1999年夏季在区、市政协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到歙县、浙江省桐乡市等地考察学习黄山贡菊和杭白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经验。也正是1999年初,区委、区政府在认真办理区政协上报的“发展滁菊生产,创名特优效益”的重点提案时,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投入扶持滁菊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制干技术改进,经研究决定,成立了滁菊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区财政给2万元扶持资金。同年6月区政府成立滁州市滁菊研究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龚建国任所长。当年又先后争取区科委5000元、市科委2万元的滁菊项目经费扶持,有效地解决了滁菊研发启动的资金,保证了滁菊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正常开展。
其次,科研开发,项目带动。
十多年来,龚建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滁菊新品种培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方面。打铁先得本身硬。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先后报考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在职大专班和研究生班。他围绕滁菊的专项研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2000年龚建国以滁菊研究所名义申请注册了“金玉”牌滁菊商标(2001年4月批准)。为了节省经费,商标设计未请专业人员,而是龚建国同志与关心滁菊发展的俩位同志共同设计的。滁菊包装设计都是自行设计,节省了一笔可观经费。1999年以来,滁菊在市、区等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关心下,依靠科技支撑,先后承担了省科厅“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滁菊GAP基地建设”、省和国家滁菊“星火计划”;科技部“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滁菊标准化管理”、“滁菊规范化高产栽培及加工工艺研究”。他们选育出优质高产的“99—1”品系;购进工厂化干制设备和先后进行传统加工法、真空干燥法、微波杀青烘干法等试验。2004年获科技部、财政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50万元扶持,建起600㎡标准化钢架菊花加工厂房,购置微波杀青热风循环烘干设备4台套;2008年又筹措资金购置微波杀青热风循环烘干设备2台套,已形成了年加工400吨滁菊鲜花的生产能力(成品50余吨)。他们还先后承担了省技术监督局“滁菊社会化技术服务示范区建设”、省财政厅“滁菊农业综合开发”、“滁菊社会化技术服务示范基地”、省科协、国家科协“金桥工程示范基地”等建设项目。此外,还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滁菊标准化示范区(2006—2008年)”及省市科研项目十多个。2006年被批准成立了省级“滁菊科技示范专家大院”,获15万元资金支持。滁菊研究所开发出“金玉”牌保健、药用、茶用等四大系列十余种产品,畅销省内外。
2002年,龚建国先后主持编写了七个安徽省滁菊地方标准;2004年至2005年主持编写了《原产地域产品滁菊》的国家标准,2005年8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实施。滁菊成为迄今为止滁州市唯一享有国家标准的农产品。在滁菊药用深加工方面,龚建国已与相关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滁菊研究所与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合作,将滁菊用于临床,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均有明显的疗效。
再次,抓点带面,产业化推动。
为了把滁菊产业做大做强,龚建国带领同事们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下,在滁菊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区农委的具体帮助指导下,依托滁菊研究所的人才、技术和试验基地的优势,先后在城郊、珠龙、大柳、施集、章广等乡镇抓示范点引路,不断探索和总结推广“滁菊规范化高产栽培及加工工艺研究”。为了组织广大菊农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化种植滁菊,龚建国带领全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组织菊农进行栽培技术培训。2004年3月,龚建国推荐得力助手、副所长刘敏到城郊乡中郢村挂职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该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滁菊种植,实行定单生产,第一年试种20亩,第二年种植120亩,第三年扩大到200亩。由于技术指导到位,菊农科学种植和管理,每亩菊花纯收入达2500多元,使全村菊农受益得实惠,种植滁菊的积极性高涨,对周边乡镇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滁菊这一名特优产品重放异彩,引起了市、省、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滁菊被称为“朝阳产业”。2004年,滁州市委、市政府支持成立了滁菊协会,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滁菊产业发展的意见》。
2006年,龚建国向区农委及区领导建议,向省农委申报“加大江淮分水岭治理,扶持滁菊产业发展”项目,获准在施集、章广两镇集中连片种植滁菊1000多亩。据不完全统计,滁菊研究所成立以来,共举办滁菊培训班60多期,受训菊农5600余人次,先后组织送科技下乡28次,印发推广滁菊栽培技术宣传材料40万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菊农的种植技术水平。2008年南谯区滁菊种植面积近4000亩,预计产值4000万元,菊农亩均纯收入可增加1700元。
四是,加大宣传,开拓市场。
菊花香自苦研来。滁菊珍品独特上乘,不仅因其主要有效成份挥发油、黄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品佳质优,还得益于大力宣传,积极开拓市场。龚建国深知滁菊市场开拓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滁菊产业的发展,为此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2年与省农委合作录制了《滁菊及栽培技术》科普光盘;2005年与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组织联合录制了《滁州菊花香》科普教育光盘;2006年与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联合摄制了科普纪录片《金玉滁菊》。在市区创建了滁菊展销中心和制作较大的宣传广告牌及宣传贺岁片、滁菊纪念邮册;在《安徽日报》开设“滁菊宣传栏”。2007年8月,在全国18个省市开展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之际,专门发行了滁菊纪念邮折。滁菊研究所在合肥、北京、上海、湖南等地设立了滁菊展销处,先后参加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宁波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广泛开展滁菊宣传推介工作。同时,还积极参加市政府自200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滁州国际菊花螃蟹节”及“滁菊推介会”。2006年11月,参加在北京京西宾馆、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菊花螃蟹推介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广为宣传,打响了滁菊知名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要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龚建国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为发展滁菊事业殚精竭虑,付出了许多辛勤汗水。回首往事,他无怨无悔,因为滁菊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一个利国利民的发展前景。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龚建国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停步歇脚的想法。他曾说:“自己获得的荣誉,是全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组织及部门和各级领导共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有关科研院校的老师们的鼎力相助的结果。”由于滁菊研究所在滁菊生产中充分发挥了科技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现滁州市滁菊加工营销企业已发展到10家,常年从业人员近千人,产业产值6000多万元,利税1200万元。
滁菊产业蓄势待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正满怀信心地说:“滁菊产业是‘朝阳产业’,自己肩负的责任很重,路还很长,我要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创业致富带万家,再创新的业绩!”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