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社情民意2011年第四期
社情民意2011年第四期
浏览次数:1467      发布时间:2011-07-11
  

社情民意

 

4

(总第12期)

 

南谯区政协办公室                          2011 525

 

委员反映要高度重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的第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水利普查,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少数地方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区划调整后的一些托管区,持敷衍态度,这必将影响到最终的普查效果。所以,建议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水利普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加强相关部门间协调,做好托管区普查的衔接工作,落实机构、人员、经费,确保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委员反映将区政府大院名贵花木移植新城区的建议。南谯政务新区建设已经进入尾声,新城区内的环境绿化工作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区政府大院内有桂花、梅花、樱花、杏花、玉兰、香樟、雪松、倒槐等20余种名贵树木,其中雪松树树龄在40年以上,桂花、梅花和玉兰等也在30年左右,弃之可惜。不少机关干部职工要求将现在机关大院内的一些名贵花木移到新城区栽植,这样既美化环境,又避免资源浪费。建议新区建设部门在新城区环境绿化时能统筹考虑移植问题。

委员反映关于规范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建设的几点建议。前不久,区家电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部分成员单位,对辖区内所有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销售网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现就网点的合理布局和规范运作等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镇(办)基层网点建设除了要符合省政府办公厅《实施方案》条件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农村人口数量进行合理布局,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又可以减轻监管部门的工作压力。二、对已经确定网点,检查中发现有未建立产品进销存台账、申领补贴资料不齐全等违规现象,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难达标的应取消其备案网点资格。三、对于销量小、店容不整洁、各类标示不规范,尤其是业主又无能力在规定期限内将销售信息录入到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点,建议主管部门取消其经营资格。

委员反映关于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建议。调查发现,目前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农户参社比例低,并且不少农村专业合作社由于运作不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融合度不高,人才瓶颈现象突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专业合作社监管严重缺位。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一是落实扶持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力度。二是制定专业合作社示范化建设标准,建立服务协调机制,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村专业合作社依法、科学、规范运行。三是努力打造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委员反映:对新生儿实行“落地”参保的建议。新生婴儿因刚出生免疫能力弱,患病几率大于成年人,且一些医疗费用比成年人高,如果不能在出生之时马上参保,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看病就医。建议区政府和有关经办部门从保护新生婴儿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创新医疗参保机制,把新生儿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即对父母是南谯区户籍的婴儿,可随已参加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的母亲自动参保,出生当年发生的医疗费用随母亲合并计算、同等报销。

委员反映:有机无路走,农机下田难。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范围的扩大和补贴标准的提高,农民群众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不断增长,一些大中型农业机械逐步走进田间地头。但是,由于农村机耕道匮乏,养护机制不健全,有机无路走,农业机械掉沟和翻车,造成机坏人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农机下田难的现象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机耕道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基础来抓,将修建、养护农村机耕道建设摆上位置,采取多渠道筹措人力、资金,加快农村机耕道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委员反映关于提高村医待遇问题的建议。随着全省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药品实行零差率后,门诊医药费用有了明显下降(平均降幅达30%),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一定缓解。随之而来的是村级卫生机构正常业务收入明显减少,村医的收入也相应大幅降低。据调查了解,医改后,村医们的实际月收入比医改前少了近1000元。这不仅影响村医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村医队伍的稳定和医改工作的成效。为了巩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有效维护好群众身体健康,因此建议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财政对村级卫生机构政策补助,确实提高村医的待遇,维护好医改发展的良好局面。

委员反映政府应重视民族村的经济发展。章广镇孟洼民族村是我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人民聚居地,回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2%,目前该村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没有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该村地下储藏着大量矿产麦饭石,经省矿产局检测,矿质优良,其特产“麦饭石花生”曾在1957年获巴拿马金奖。建议政府加大对该村宣传推介力度,引资开发麦饭石等矿产资源,同时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扶持政策,加速民族村经济发展。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