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社情民意2011年第7期
社情民意2011年第7期
浏览次数:1455      发布时间:2011-11-23
  

社情民意

 

7

(总第15期)

 

南谯区政协办公室                         2011 8月31

 

章广镇联络组反映:土地抛荒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区不少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农田抛荒现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种粮的风险大、收益低,种田不如外出打工收入保险。另一方面是现行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粮补不与实际种植面积挂钩,导致有些农民不种粮还能拿粮补,所以宁愿自己的承包地抛荒,也不肯出让土地承包权。为此建议:一、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耕地抛荒问题的严重性,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二、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三、政府应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积极稳妥的推动农村耕地依法、有序流转。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种田能手、科技人员参与土地流转,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和科学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刘立家委员反映:强化管理,解决施集茶叶饮用安全问题。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茶农的辛勤劳作,施集茶叶已发展成为我区特色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茶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品牌杂乱,以次充好,价格无序竞争,用药安全等。特别是茶农乱用药现象非常突出,少数农户超标准用药,甚至使用剧毒农药时有发生,这一问题如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旦出现茶叶饮用安全事件,无疑会给我区茶叶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建议:由政府牵头,加大对茶农安全用药知识宣传,统一用药时间。加强对供药渠道管理,加大对违规药商的处罚力度。同时与相关单位和茶农签订责任状,所有产茶企业做到统一加工时间,做到用药到采摘加工之间保持一定时间距离,保证用药安全期,实现茶叶饮用安全。

李彬委员反映:被撤并乡镇老街道管理值得关注。乡镇街道是当地农民商业文化中心,但随着行政区划调整,黄圩、汪郢等这些被撤并乡镇的老街道,失去政府的管理支撑,农村商业文化中心地位瞬间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街道人口的大量流失、服务功能衰退、老街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逢集时,摆摊设点的占道现象、乱摆乱放现象、堵车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生产生活秩序。请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关注这些老街道的发展:一是设立街道社区管理所,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强化服务功能,协调供水、邮政、通信、电力、银行、医疗、教育、文化、治安交通等机构设立服务网点,做到方便、快捷;三是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这些老街道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文明繁荣的和谐社区。

王新洋委员反映:要加强基层矛盾化解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增多,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如今年上半年,我区某镇就连续发生了三起越级上访涉林案件,对于上访的内容,当事人都曾多次向所在的行政村、镇林业站、镇纪委和党委政府反映,但是,由于无人重视或推诿扯皮,使本该在基层及时化解的小纠纷激化,导致越级上访,给我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各级基层组织约束和问责,使他们主动作为,积极疏导和化解矛盾。各级基层组织要严格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解决群众所提出的问题,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王文燕委员反映:建议规范废旧建材市场的管理。随着大滁城及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催生了废旧建材销售市场。一些外地人把房屋拆迁过程中拆除的废旧建材装上三轮车就近出售,很多三轮车无序停放在十字路口甚至交通要道的路边,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还给交通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同时,周边很多居民在利益驱使下,为了扩大拆迁面积,就近购买这些废旧建材回家搞违建,废旧建材为违建提供了便利。建议相关部门规范废旧建材市场的管理,尽快拿出方案,重拳出击,彻底清理这些违章停放、违章营运的三轮车,消除这一制约大滁城建设的不良现象,既能从源头上保持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保障道路的交通安全,又能遏制违法建设的蔓延。

陈正岚委员反映:乡镇民政办工作要加强。通过调查发现我区乡镇民政办普遍存在工作力量薄弱、工作经费不足的状况,仅以低保工作为例,全区10个乡镇办低保对象约11620多人,要完成审核、入户调查、档案管理、资金发放等日常工作,单靠一名民政助理员全程操作,不仅很难保质保量,也缺乏必要的监督,群众对此项工作有意见。为此建议:加强民政助理员队伍建设,增加人员编制。面向全区或社会公开招考民政助理员,择优录用,定期轮岗,畅通淘汰通道;镇(街道)民政干部配备应不少于2人,可与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合署办公,适当给予工作经费,以确保民政工作有效开展。

大柳镇政协联络组反映:要加强“村村通”道路管理。近几年,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我区已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但是因为“村村通”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区“村村通”建设存在重修轻养现象,导致有的已变成了残路。为此建议:一是区政府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使“村村通”公路管理在组织领导、人员、管理内容、管养资金筹措、考核奖惩等方面有章可循。二是拓宽“村村通”工程管养资金的筹措渠道。区政府可在财政预算中划出一块“以奖代补”资金,与考核挂钩,财政部门在“一事一议”资金中,给予宽松政策,以解决管养的资金问题。三是依法打击超载超限、公路红线内违法建设等毁坏“村村通”公路的现象,保证“村村通”通村村。

赵泽中委员反映:要重视宣传民主党派工作。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在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中,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和政协领导成员中都占有较大比例。目前我区共有5个民主党派支部,82名成员,这些民主党派成员为我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做出许多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很多人甚至是领导干部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缺乏了解,这样既不利于做好政协工作,也不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为此,建议区政协加强民主党派宣传工作,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主党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更好地做好政协工作。

李向东委员反映:均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偏远乡镇师资。黄泥中学地处我区最北端,有15个班级,900多名学生。按照正常要求至少需要50名教师才能开展教学活动。然而由于黄泥中学地处偏远,尽管有50多名教师编制,但由于有关部门借调、到龄退休及部分人员在外未归等原因,真正在岗教书的教师不足40人,大部分科目都缺教师,已严重影响学校教学正常开展。不仅仅是黄泥中学,我区很多偏远乡镇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一方面偏远乡镇学校缺教师,而另一方面离城较近的学校教师超编甚至无课可带。为正常开展教学,恳请有关部门合理配备师资,让偏远乡镇的孩子也享受到合理的教育资源。

李俊委员反映:绢云母矿产资源利用要科学规划管理。近年来,我区山区乡镇加大了对绢云母的开发力度,截至2010年底,全区绢云母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家,初步形成了绢云母工业开发体系。然而,由于我区绢云母资源开发缺乏整体的科学规划,在开发生产经营过程中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以及受客观条件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矿床勘查程度低,资源储量不明;选冶加工技术研究滞后,阻碍着矿业的发展;部分企业的采选加工技术落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矿业结构不合理,加工业滞后,未形成合理的产品链;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滞后,亟待加强。为此建议区委、区政府加大对绢云母产业扶持力度,组织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明确绢云母矿藏的储量和品级,做好产业规划,指导成立绢云母产业协会,提高矿业开发的规模化科学化程度,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