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699 发布时间:2011-12-20 |
社情民意
第 8 期
(总第16期)
南谯区政协办公室 2011年 11月20 日
章广镇政协联络组反映:关于发挥好离职村干部作用的建议。我区各镇都有离职村干部,这部分人有工作经验,在村里有影响、有威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够推动工作,维护一方稳定,相反如果关心不到位,极有可能会给镇村工作带来影响。为此建议:一是政治上关心。乡镇党委可建立离职村干部走访制度,镇包村干部经常与他们沟通思想,倾听他们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尤其那些工作热情不减的离职干部,要因人而异,安排一些辅助性工作。二是生活上关怀。逢年过节要主动上门慰问,下村工作时不忘走访他们,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给予救济,对生活困难,给予项目技术帮扶。三是待遇上照顾。各级出台关于离职村干部的政策待遇要力求平衡,党政班子成员要亲自上门看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胡俊友委员反映:应关注农村医疗垃圾处理。近年来,我区农村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的看病就医得到了保障。各村级卫生室先后建成使用,为村民就地看病防疫提供了极大方便。但是一些卫生室使用过的药水瓶、输液管、消毒棉、一次性针管、针头等医疗垃圾,被随意丢弃在村头、路边和山坡上,常有不懂事的孩子们拿去当玩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农村随意丢弃的医疗垃圾既污染了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因此建议:区卫生部门制定农村医疗垃圾处理办法,及时对废旧医疗器械及垃圾进行集中销毁。
袁霞委员反映:不要让农家书屋成为一种摆设。目前,我区几乎各行政村都在建设农家书屋,区文广新局给农家书屋送去了书柜和各种书籍,现都分类编号,上了书架,区文广新局也对管理开展了培训,但部分镇村、社区干部并未重视农家书屋的管理使用,一些农村书屋由于没人管理,长期锁着门,农家书屋仅用于迎接检查,完成上级任务,已成为一种摆设,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村干部用正确的方法管理农家书屋,带领村民利用书屋学技术,用技术促发展。
章广镇政协联络组反映:关于建设回民墓区的建议。章广镇孟洼民族村是我区回民居住人数最多的聚居地,有3000人左右回民,也是我区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夹杂居住着苗、侗等其他少数民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有着共同的土葬、简葬、速葬习俗。目前,孟洼村的回民墓区按主族、支族分葬,这里一片那里一片,有的就葬在县级道路旁,很不规范,既乱占耕地,污染环境,又影响以后的发展规划。为此建议:由民族事务部门会同土地、规划、建设环保、民政等部门规划、设计回族公墓区,把回族公墓建设和回族殡葬管理工作做好。
章广镇政协联络组反映:关于尽快发展油茶产业的建议。茶油能软化血管、防血脂增高,是三高人群的最佳食用油。目前每市斤茶油均在20元左右,而且还买不到,主要原因是我们本地油茶树极少。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农民增级,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茶油市场广阔,产品供不应求。
滁州属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湿润性季风,最适宜栽培油茶,早在上世六七十年代,南谯区就兴起发展油茶热潮,现存的几百棵油茶在红琊山林场。经查资料:能栽松树的山坡地地块就能栽培油茶树,南谯区遍地都生长松树,由此而见,栽培油茶无属考证。为此建议:区政府应尽快责成相关部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造改并举,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整合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以推动油茶产业快速起动发展。
章广镇政协联络组反映:关于章广镇滁梁路与光明路交叉口设立减速施的建议。滁州至肥东梁园路与章广镇“村村通”光明路是交叉路线,来往行人及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多,2007年以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亡。今年7月份,区公路管理部门在光明路上两头设立了减速带,但滁梁路上没有设。为此建议:区公路管理部门商请市公路局与肥东交通部门协调,尽快设立减速带,并在路面上划出人行标志。
大柳镇政协联络组反映:尽快处置和有效利用闲置学校资产的建议。由于教育网点的重新调整和行政区划的变更,在我区镇(办)、村都留下了很多闲置的校舍,由于没有及时明确产权和处置这些资产,出现了很多国有资产浪费的问题:
1、违规处置闲置校舍资产的现象严重。个别镇和村不按程序,不按规定,或拆散零卖,或整体出售,随意违规处置,而且收入挪作他用,国有资产逐渐消失。
2、私自无偿占用闲置校舍现象严重。一些村或村民不经任何单位同意,私自侵占闲置校舍,久而久之将校舍由公变私。
3、建设用地浪费严重。闲置校舍,不仅浪费资产,也造成了很多建设用地无形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学校闲置的建设用地应该在1000—2000亩左右。
为此建议:
1、区政府应指定部门对全区各镇(办)、村闲置的学校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建立台账和明细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尽快出台处置和有效利用闲置校舍资产的政策,明确闲置校舍的所有者主体。
3、区土地房产、城建等部门应协同财政、教育等部门,对闲置校产进行统一的产权登记,明确产权性质,办理完备产权手续,从法律上予以明确。
4、加大查处力度,对非法处置或违法占有的要坚决及时处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5、对资产进行公开处理,对不能有效及时处置的,由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估后,公开拍卖。拍卖不成功的,委托当地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代为管理。
6、可否把闲置的村小学同村室建设,村文化大院等建设结合起来,置换利用。
7、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全区闲置学校的建设用地指标,以解决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土地指标紧缺问题。
贾鸿彬委员反映:黄泥岗镇烈士陵园应该翻建。黄泥岗镇烈士陵园位于黄泥岗镇街北(黄泥社区东元组,滁张路和两岗路交叉处),占地近一千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黄泥岗镇地势险要,日本侵略者强占了这里,筑碉堡、建炮楼、设据点,成为蚕食路东抗日根据地的桥头堡,新四军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此多次和日本侵略者作战,消灭大量日伪军,新四军也有近200名战士牺牲在黄泥岗这个地方。
为纪念革命先烈,同时教育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1964年,有关部门在原日伪据点上,修建了烈士纪念碑。1990年,黄泥乡党委政府拿出6万余元重新修建黄泥岗镇烈士陵园。烈士墓建好后,每逢清明前后就会有来自来安、明光、滁州三县市六乡镇的中小学、政府机关单位前来吊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2005年镇党委政府再次筹资对烈士墓及纪念碑进行维修。
由于以前修建时资金不足,设计标准不高,加之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霜冻,现在烈士墓底座已严重损坏、纪念碑身面砖脱落、红砖外露以致风化,加上无人管理烈士陵园四周杂草丛生,有的地方被人开荒种地,一副破败景象。对此,群众意见很大。建议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重新翻建黄泥岗烈士陵园,给广大烈士一宁静的栖身之所,给人民群众一缅怀英烈、寄托哀思之地,打造南谯区一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报:区委、区政府,市政协办公室,本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各专委会、联络组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